九天神皇 > 贞观长安小坊正 > 第46章 东市行

第46章 东市行


第46章  东市行

        天晴了,泥干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范铮苦哈哈地带人,扫着残留在石板上的泥土,重新将它们倒入各家的菜地边上。

        水土保持,从小处做起。

        坊内,各家散养的鸡不时踱出来,啄一嘴蚯蚓等虫豸,昂头咽下去,跑到菜地边啄几嘴烂菜叶,被人追赶时还有彪悍的飞起来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别说,那铁喙,啄起来还真疼,一些娃儿甚至会被啄哭。

        开玩笑,生态鸡,斗蜈蚣、斗蛇,性子野得很,肉也格外结实。

        散养的鸡,堪称一霸,有时候细腰犬都会被它们欺负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长安城,特别是崇仁坊那一带,斗鸡是个格外有赚头的行当,凡是各家打架厉害的鸡,会有一些闲人出高价买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高价二字,就跟“高价回收旧电脑”一样,别当真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常的一只鸡三十文左右,能斗的鸡最多也就开到五十文,能多挣一点,但不会太多。

        别以为闲人就不要挣钱了,他们倒进崇仁坊,最少一只也在二百文。

        这,才是闲人们的生活方式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不仅仅是鸡,如果说有好斗的鸽子也要。

        没错,按此时的风气,鸽子除了送信,还有斗鸽这种娱乐方式。

        《朝野佥载》里记载李世民派白鹘“将军”送信给李泰,但鹘(gǔ)这种鸟通常是青黑色,故而可能指的是白鸽。

        反正,通假字嘛,大家都知道的,古人、名人用错了就是通假字,常人用错了就是错字。

        同一时期,《酉阳杂俎》记录了波斯海员放鸽子回家报平安的事迹,可见大家玩信鸽的时间也差不多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惜无论是好斗的鸡还是鸽子,都无法量产,对敦化坊的裨益聊胜于无。

        倒是其他散养的鸡,就近卖给樊大娘,连出坊都省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中,痴肥的线鸡就比重更大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仗着御书的效应,加上樊大娘荷叶鸡的味道还不错,铺子里每天都至少卖出五十只鸡,就算一只毛利五文钱,那也能挣二百五十文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抛开雇工、柴火、石炭等杂七杂八的开销,樊大娘一天纯利润也在一百八十文上下,抵十二名壮丁的收益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家底本就不错、收益又足够轻松养家的樊大娘,才会时不时给坊学的娃儿、妹娃子弄零食吃,才会心宽体胖地“哈哈哈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樊大娘自己也难免有心事,那却是旁人帮不了的了。

        《笨小孩》唱得对啊,只是晚上寂寞难耐!

        除了生理的,更多还是心理的,“无处话凄凉”啊。

        范铮的苦恼在于,能给坊民安排部分出路,却难以形成规模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如香坊,能销出去的量是固定的,增产不增收就没得意思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敦化坊有地,却不多。

        菜畦、坟地、住宅、道路,基本就占了九成空间,想学其他村、里,以种植为生,无异于缘木求鱼。

        骑着小叫驴,让陆甲生随行,两人一驴晃晃悠悠向东市走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不得不说,敦化坊实在太偏僻了,得往北走过五个街口才看到东市的门。

        下驴,缰绳丢给陆甲生,范铮腆着并不存在的肚腩,步子走出一点官老爷的风范,身边拥挤的状况立刻消除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管真假,小老百姓不愿意与官员沾上任何关系,谁知道这官员今天屁股歪向哪头?

        也许王二麻子奸了人,官员就要没收天下男子的作案工具呢?

        至于官员是不是失心疯,谁知道呢?

        东市人来人往,车水马龙,店铺林立,是长安城两大市之一,当然不可能没有官府管辖。

        东市署有从六品上东市令一人、正八品上东市丞二人,录事一人、府三人、史七人、典事二人、掌固一人,管交易的公平、赃物、伪劣产品等事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当初隐潭游侠儿在东市里勒索商贾,其实也有东市署的纵容成分。

        你当游侠儿收的钱,全部归游侠儿祸祸了?

        年轻了不是?

        在各处转了转,笔墨纸砚,特别是纸,范铮买了一车,让商贾拉到敦化坊去。

        本来商贾还想要两文脚力钱的,可看看范铮的官样,果断闭嘴。

        惹不起,官字两张口,咋说咋有理。

        是藤角纸、黄麻纸、竹纸,那些上好文书专用的楮纸可不敢买。

        就这,一刀五六十文,爱买不买。

        哦,一刀纸,通常指的就是百张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读书的穷人少是有原因的,要是连书写的最基本纸张都买不了,咋读?

        穷文富武,可就是穷,也有个三六九等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人把家里的豪宅出租挣钱称为穷,有人夜宿桥洞称为穷。

        也就是有香坊这个坊产顶着,要不然坊学的用纸量足够范铮头秃。

        前面是大堆石炭。

        石炭的价格,在唐朝没有找到直接可参考的数据,间接的《卖炭翁》倒是可以参考一下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丈绫,约六百六十文;半匹纱,按生绢计算,二百四十文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个“一车炭,千余斤”,斤数是虚指,大约按五百斤算比较合适。

        五百斤,九百文钱,如果以贞观时期的物价水平来说,还是不错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以《卖炭翁》在安史之乱后的背景,斗米二百文的物价水平,对比贞观年平均斗米二十文的水平,就只能呵呵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块的石炭几乎售罄,就只剩零星的石炭渣子与粉末,掌柜与伙计正苦着脸,用笤帚与铁皮撮箕扫拢。

        卖大石炭时有多爽利,处理这些渣就有多费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哪个主顾愿意买这些残渣?

        拉去倒你还得找到合适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石炭堆多了,通风不足,还可能会自燃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同州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范铮冷不丁开口。

        掌柜立刻放下笤帚,赔着笑脸迎了过来:“这位客官好眼力,同州郃阳的石炭,烧得可带劲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关中一带,同州的石炭是出了名的,郃阳、白水、澄城、韩城四县,可是连片的石炭大产区,离长安城还不远,同州治所冯翊县到长安才二百五十五里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片主产的还是煤化程度高的瘦煤、适于民用的贫煤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石炭的粘性就呵呵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么,碎渣自然就比例较高,处理起来也比较费事。


  https://www.biqugecd.net/52462_52462595/184955807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iqugecd.net。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iqugecd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