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天神皇 > 修真好无聊 > 第17章 兄与弟

第17章 兄与弟


  本是同根生,却道命难同。
  原来这孩子的事,居然还得从十多年前说起。
  这两夫妻,男的姓雍,女的姓张。太历2991年的时候,便生下了大儿子。
  彼时还流行给孩子算命取名,所以当孩子出生后,他们就打算去找某某先生算一下,为孩子正名。只不过说来也怪,居然有算命先生自己主动找上门来,还表示分文不取。
  这算命先生年过古稀,面洁无尘,似道也似僧,颇为奇特:身穿道服,却脖戴挂珠。一口一个“福生无量天尊”和“南无阿弥陀佛”。要不是见他谈吐高雅、举止不凡、且不收钱,怕肯定会让人误以为是个大骗子。
  这算命先生也不问八字、看面相,直截了当的告诉这对夫妻:你家这大儿子虽有仙运,但生不逢时,注定要以己渡人,将自身气运用来弥补、搭救他的弟弟。所以从今往后,大儿子可取名为雍佰仙;等以后小儿子出生了,可取名为雍仲仙。试试这法子,或许还能破解仙关。
  定下姓名后,这来时神秘的算命先生便又离奇消失了,只留下夫妻二人在家纳闷。
  两口子这才刚生了娃,根本就没计划生二胎,这位算命先生咋就言之凿凿的确定以后要生二胎呢?连二胎性别、姓名也都定好了。
  虽然把不准算命先生的话,但两口子还是尊重了长者的正名,再加上这名字取得也还不错,所以他家这大儿子从此大名便叫做:雍佰仙,小名:小康。
  转眼间便是十年后,两口子早已选择性的忘记了当年算命先生说的话,可事有凑巧,又意外怀上了。由于当时面临做小生意资金周转的问题,所以夫妻二人还犹豫着要不要把孩子生下来,于是去医院做胎检的时候,想着要是是个男孩就算了、是个女孩就生下来。
  可这婴儿在腹中,像是明白了父母的意思一样,连续几次做胎检,都把腿给蜷着的,医生睁大了眼睛,就是看不出来这家伙带不带把。
  眼看着肚子越来越大,两夫妻也就认了命,安心养胎准备,最终在家里生下了第二个孩子。
  果然,真是个带把的男孩。
  任凭时光消磨,可总有些记忆,难以磨灭。当小儿子出生后,两夫妻便再一次不约而同的想起了当年算命先生的话,这下可就不得不信了,于是给小儿子大名取为:雍仲仙,小名:水平。
  说来也怪,这小儿子自出生后,区区几年时间内,便经历了多次小灾小难:
  其一,还在母亲肚子里,就差点被打掉,此为先天之劫。
  其二,几个月大的时候,因其兄出水痘,而被迫感染上了水痘,此为无妄之灾。
  其三,三岁多的时候,因暴饮暴食,导致腹内发炎,本以为是普通炎症给治了半个月,后来才发现是阑尾炎,差点给耽搁拖死,最后才做了割除阑尾的手术;术后躺在病床上睡觉的时候,还被陪护的妈妈不小心给挤下了病床。此为自讨苦吃+发肤轻罚。
  太华古文《孝经·开宗明义》中有言: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”这孩子因为自己好吃,管不住嘴,导致身体里的阑尾被割,或是造成其他病症,不仅会让自己难受,更会让做父母的着急痛苦,所以这种行为,也会给父母带来伤害。
  讲到这里,老板娘一时没能忍住,为小儿子担忧的哭泣了起来,正好看到了下楼来找零食吃的小儿子,又赶紧用手背抹干了眼泪。
  跟着小儿子来的,还有这家人读初二、放寒假在家的大儿子。
  当这家人齐聚一堂后,规规矩矩坐在刘道长一旁吃东西的立夏,下意识的用灵气增强了弦眼的窥察之力。
  只见那小儿子头顶,此刻汇聚着数条虚无缥缈的气运丝线,而他的身体犹如无底洞一般,引来的气运只进不出。
  立夏对气运之说,虽不精通,但也曾读到过一两本涉及此方面知识的观中藏书。
  这人的气运,有强有弱,随时都会变化,但极少会发生这样的情况。说好听点,这小孩是在受家人们的气运填补,是家人们在帮助他消灾消难;说难听些,这小孩或许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,掠夺了家人们的气运,影响的是家人们各自的人生轨迹,尤其是他的哥哥。
  因为从他哥哥体内抽调过来的气运丝线,是最粗最显眼的。其次才是他的父母,以及一些并没有在身边的、气运丝线虚微的亲人们。
  只看到眼前这种气运流转的画面,却依然没能发现事情真相,这并非立夏想要的结果,于是他忍不住将昨晚到今天刚恢复的灵气,全部输出,而得到灵能增强的弦眼,好似发威了一般,终于让立夏透过表象,瞧见了一些更玄奇的事物。
  就像当年那算命先生说的,这家人的两个儿子,确实不同寻常。
  大儿子体内,居然有数条难以察觉、似乎被镇压着的龙形虚灵,粗略数来,怕是近百,似乎察觉到有人在暗中窥视,这些龙灵本能的汇聚于一体,化为一条稍微凝实的白色龙灵,并做出防御戒备的反应。
  原来,此子乃是百龙之灵,纠缠转世,所以其名字中的“佰”字,便是由一个“人”字和一个“百”字组成(“百”字又可拆分为“一”和“白”),而且他出生、生活的地方叫“百龍镇”,反过来其实就是“镇百龍”。
  小儿子体内,更加神秘,有一道“卍”字形的真灵符号,深藏不露,隐有众生颂念之声、亿万佛光环绕。不过,这真灵符号并不完美,略有瑕疵,立夏猜测那些气运便是弥补于此了。
  再看小儿子名字中的“仲”字,便是由一个“人”字和一个“中”字组成,而这个中字,一口一竖,像不像井口,虽然困不住龙,但却能用那根“吸管”,源源不断的汲取、消耗井中百龙的气运。
  若将小儿子名字中的“仲”字,与本姓相合,即为“雍仲”。
  何谓“雍仲”?
  此为太华上古时,位于西境之地的象雄王朝信仰的“雍仲本教”最先使用的佛号,其代表着吉祥、妙善、和谐永恒、世俗无灭,对应文字或符号,便是“卍”(读音为wan)。
  而“雍仲本教”,即是太华最古老的象雄佛教。其在太华高藏州传统文化中居于最至高无上的地位,是太华本土最古老的佛法,也是人源星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佛法。
  需要注意区别的是:太华“雍仲本教”里的“卍”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,而太华邻国天竺佛教里的“*”则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。
  至于两个孩子名字中的最后一字“仙”。大儿子或为龙中仙,小儿子或为佛中仙,确实当得起。
  修行者对“仙”字的理解,与普通人可不同,此事后文再表。
  若再细思极恐的话,这两个孩子的小名也大有深意:
  太华古书《礼记·礼云》有云:“今大道既隐,天下为家……如有不由此者,在埶者去,众以为殃。是谓小康。”这太华儒修是否也暗中掺和了一脚,借那众生伟力,约束百龙?
  至于“水平”,佛家有言:心如止水。这是一种极高的修炼境界,若心念如水,当水真正平稳、平衡、平静之时,就会外物难荡、内我不动。
  每个人这一生,被呼唤、铭记最多的除了大名,就是自家小名,尤其是在未成年之前。
  立夏也算杂学多才,经过自己的一番脑补解释后,终于明白了当年那算命先生的想法。
  “这世间,果然还有此等能人异士,我还需勤学苦练啊。”立夏在心中感叹道。
  立夏凑到师兄耳边,低声耳语的交待了一番,便自顾自的离开了副食店,顺着刚刚在这家大儿子身上察觉到的一缕镇压气机,往房屋后面探查而去。
  “小道长,你找厕所吗?”老板娘看立夏往屋后走,关心询问道。
  刘道长在旁打掩护,笑道:“小师弟坐久了觉得闷,不用管他,他自己去转转。”
  刘道长接着刚才的话题,按立夏刚刚发掘、联想、判断的事情的来龙去脉,慎重措辞的帮夫妻二人讲解起来。有些可以说的自然点明,有些不能说的只需要临场发挥、善言善语即可。
  立夏沿着这家副食店旁的石坎梯,来到了屋后。
  屋后这片区域,原本是蜀门县糖酒分厂的,而副食店男老板,以前就是糖酒分厂的员工。
  可能是由于酿酒需要的原因,这家人屋后,也就是这片糖酒厂内一大块空地的中心位置上,有着一座四四方方的大蓄水池。
  这个蓄水池长宽均超十米,高约六七米,现在可能由于糖酒厂不再酿造白酒了,所以蓄水池已经荒废,里面没有存水,指不定哪天就会被推倒拆除。
  立夏一边看,一边瞎想着这家人大儿子体内的那众多龙灵,是不是当年在这蓄满水的池子里,偷偷且憋屈的畅游过呢?
  其实立夏倒还真没猜错,要不是糖酒分厂建了这座蓄水池,这百龙仙灵或许还会继续被镇压着不见天日。多亏了水池,才让百龙仙灵有了反抗之力,后来终于找到机会脱离苦海,转投灵胎。
  绕过蓄水池,后方便是一片竹林,竹林不大,围绕着一处老式木制结构的建筑。
  这建筑的对开木门上方,有牌匾上书:禹王宫。而门口左侧,立着的扁平石碑上却写的是:关中会馆。
  原来这建筑也是文物保护单位,古时为禹王宫,后在太华古国百年前,被重新翻修、改设为关中会馆。(关中人来此经商、驻留的人居多。)
  而那缕镇压大儿子体内百龙的气机,便是源于此处。
  禹王宫的大门是打开的,右侧偏房外,还挂着“百龍镇老年活动中心”的招牌,里面此时还有几位老年人在烤火打牌。
  立夏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,只看到大堂空空荡荡,没什么摆设或桌椅;或许是阳光没能照进来的原因吧,堂内温度也比堂外低了许多。
  观察了一下四周木柱,没什么特别的发现;抬头仰望了下横梁,梁上倒是有字:太华大清道光二十年建。
  若是立夏记得住太华古国的帝王历、太历表,就能知道这一年是太历2840年。这年6月,太华古国遭遇当时的远洋霸主欺负,被迫在家门口参与海战,一败涂地,割地赔款,丧权辱国,太华人世代铭记。可悲的是,当时愚昧落后的王朝统治阶层,居然还幻想着在各地翻修禹王宫,来镇压、击溃来自海洋上的列国强盗。
  大禹虽治水,但镇压的是造成诸地水患的水怪、蛟龙、乃至真龙,对上那坚船利炮,禹王亲至都不一定能赢,更何况几道虚无缥缈、无法确定的神意。
  就在立夏用弦眼都没能看出什么端倪,打算离开的时候,却见那宫门上方的牌匾大字:“禹王宫”三字内,竟飘荡出一丝真意,奔着立夏而来。
  所谓真意,只可意会、不可言传。
  有些人看道君祖像、佛陀金身,可领悟真意;有些人观天地幻变、自然轮转,可领悟真意;有些人赏名家字画、道籍经文,也可领悟真意。
  因此,这字要是保存的时间久了、被人念叨的次数多了、得到供奉祭拜的能量强了,也是可以内含真意的,甚至于由字入道,成精成灵,也未尝不能。
  太华古国上古时期的禹王,因治水有大功德,上天曾降下功德之力,所以此处禹王宫门匾大字内的真意,应该就是得到万能的功德之力的养育,才会数千年不散不灭。
  有实之质和无形之力相比较,自然是无形之力更难窥探。而真意和真灵、真言一样,是连立夏的弦眼都不一定能看到的东西,就像刚才看那两个孩子体内的真灵一样,弦眼都马力全开了,才看了个一知半解。
  那缕真意,便是趁着立夏没有察觉的情况下,钻入了立夏识海之内。
  等到真意入了识海,立夏才察觉到不对劲,赶紧盘膝打坐,意沉丹田,识观内海,巡游神宫。


  https://www.biqugecd.net/97412_97412445/787364756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iqugecd.net。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iqugecd.net